學習敬畏上帝
宣召:詩篇24:3-5
題目:學習敬畏上帝
聖經:申命記31:7-13
新聖詩: 438,536,紀念歌390
啟應:4
一、 前言
今天我們教會的43週年的紀念主日,感謝上帝的恩典,在祂的帶領之下從原宿開始,經過代代木、目白,再到池袋,經歷了日本泡沫經濟,還有流行病肺炎的艱難時期。
如今我們在此慶祝與紀念,真是感謝主的帶領,也感謝信仰前輩們良美的信仰腳跡,讓我們跟著學習。誠願:上帝的恩典加添在我們的兄弟姊妹每一個家庭當中。
今天,我們用摩西吩附以色列百姓的話來彼此勉勵,學習「敬畏上帝」這一個重要的信仰課題。
二、摩西的吩咐
申命記提醒以色列百姓,上帝在他們的歷史當中所做的大事,鼓勵他們將自己獻給上帝。
摩西知道自己在世間的日子不多,他召了約書亞來,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對他說:「你當剛強壯膽,因為你要和這百姓一同進入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所賜之地,你也要使他們承受那地為業。(申命記31:7)
這是摩西勉勵約書亞的話,約書亞是摩西的後繼者,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。
以色列民族將上帝的話保留下來。
「摩西吩咐他們說:「每逢七年的末一年,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節的時候, 11以色列眾人來到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,那時你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。 12要招聚他們男、女、孩子,並城裡寄居的,使他們聽,使他們學習,好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,謹守遵行這律法的一切話,」(申命記31:10-12)
申命記一再地重申上帝的話,以色列百姓努力地讓世世代子孫們注意看,注意聽,要思考律法的意義,並且最為重要的是內心順服,要在生活中實踐出來。
在第13節中顯示出來上帝的律法的重要性。
「也使他們未曾曉得這律法的兒女得以聽見,學習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,在你們過約旦河要得為業之地,存活的日子,常常這樣行。」(申命記31:13)
摩西說「學習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」,舊約中「耶和華」是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的稱呼,這也是「要敬畏上帝」的意義。
摩西向以色列百姓重申上帝律法的意義。教導百姓如何天天與上帝同行。實際上這些律法書就是以色列人的靈修指南,指導他們認識上帝是慈愛和公義的上帝。
摩西要以色列百姓以誠懇的心來敬畏上帝,就是讓以色列百姓知道在世間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榮耀上帝祝福眾人。
三、相信耶穌改變我們
基督徒如何從這些律法書中來得到幫助呢?
在舊約的出埃及記24章中,讓我們知道上帝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上立訂契約,敦促他們要遵守上帝的話,在進入應許之地存活的日子也是常常這樣行。
我們現代的生活中也是有和上帝訂立契約的機會,乃是通過了大祭司耶穌基督來與我們立下了新的契約。讓我們如同以色列人有學習敬畏上帝的機會,這是何等偉大的恩典!。
我們相信耶穌,祂可以幫助我們來轉化我們的生命。我們如何來行才能夠得到這福份呢?
乃是「要愛上帝並且按著主耶穌的話來行。」
約翰14:15-18
「你們若愛我,就會遵守我的命令。
我要求父,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,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。
他就是真理的靈,是世人不能接受的。因為他們既看不見他,也不認識他;你們卻認識他,因他常與你們同在,也要在你們裏面。
四、敬天愛人
兄弟姊妹們! 我們在上帝的聖殿一齊聚集,學習與人與神的相處。「敬天愛人」這是一個虔誠的處世態度。
首先是「敬天」 ,這是教導一個人對上帝要有敬虔的態度,學習與上帝相處,就是了解有關生命的意義。讓我們知道人的一生是要榮耀上帝的角色。
接下來是「愛人」,把這一種對上帝敬虔的態度實施在生活上,就是去關懷人,與人和諧相處的實際事務上面。
這種「敬天愛人」的事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可以體會到。
例如,我們的家族可以利用時間看聖經〜上帝的話,我們藉著家庭的禮拜,來感謝上帝,追憶家庭的某事情。家族的人藉著這個聚會,讓大大小小大家來互相認識,明白家族的歷史,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。
摩西的子孫藉著聖經明白自己的角色。 每七年一次宣講律法書,新的一代藉著明白上帝的誡命,去知道他們所敬拜的上帝是誰? 知道百姓自己所應該要做的事情。如此地努力,讓他們的家族可以一代接著一代不斷地延綿下去。
我們今日在此聚集,我們也是再一次藉著聚會,一起讀聖經,再互相認識。懇求聖靈幫助我們,互相代禱,為彼此的健康、生活、工作代禱。一起參與教會,為教會事工祈禱。
五、結語
今天我們來這裡一起慶祝教會的43週年紀念日,難得的機會一起分享上帝的恩典。再一次明白,把聖經的話落實我們的信仰在生活之中,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。
1.我們決心,來學習「敬天愛人」的精神,並且持續地下去。將信仰生活的經驗寫下來,教導我們的子子孫孫。
2 . 我們今天在此學習信心的功課,這種信心幫助我們在困難的環境當中勇敢地來面對。
摩西在教導約書亞提醒他,「你當剛強壯膽‧‧‧‧有信心在困難的環境當中勇敢地來面對。上帝必定會眷顧我們。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,他必親自與你同在,必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你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。」(申命記31:7-8)
Comments